现在的人越来越少说成都话了,从幼儿园开始娃娃就被教育说普通话。一个成都人不会说成都话,并不是危言耸听。 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周及徐常年致力于整理、记录、保护四川方言,他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:可能20、30年后,方言就基本上要死了。 与一本正经、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不同,成都话天生就有一种自在轻松感,凝练诙谐,有着无限的表现力,不正代表着成都人乐观积极,富足闲适的性格吗? 你能放一杯盖碗茶、画一个大熊猫、做一碗回锅肉代表成都的慢生活、大熊猫、美食,可没有一样东西能代表成都话。 成都是一座历史悠久、灿烂文明的城市,而成都话承载着它2500年的记忆。今天就跟你们摆一哈,成都话的名堂en是多! 有一种自称叫“龟儿子” 要知道,最初“龟儿子”可不是骂人的,而是成都人的自称。 成都别名很多,除开因蜀锦得名的锦城、因遍植芙蓉得名的蓉城,还有个少见的别名叫龟城。 据《搜神记》等古籍记载,公元前310年,秦朝统一巴蜀后,在张仪主持下修建城墙,可是修了几次就垮了几次。 实在莫法,只好按照梦里巫师指点,按照一个神龟行走的路线修筑城墙,才得以修成,所以成都又叫“龟城”。 之后还衍生出更玄乎的记载,说是成都每逢灾难,锦江都会出现“五丈为圆”“大若夏屋”巨龟,甚至是绿毛龟带着成百上千的龟子龟孙浮于水面三日。 成都人自称“龟儿子”,意思是龟城住的子孙后代,跟“炎黄子孙”没啥区别。至于之后为何演变成骂人的话,就不得而知了。 有一种分手叫 “拉豁” 成都人说恋人分手不说分手,而是说“拉豁”。 “拉豁”来源于“豁皮”,这个词来自于木料加工中的“改木料”。 民间改木料时,通常是将圆圆的树木改成方料(有用的部分)。去掉的无用部分叫“豁皮”,是薄薄的、不成形的、难看的样子。 拉豁,就是将圆木锯掉无用部分后的分离状态,无用的东西肯定要去掉。 后来就沿用于夫妻离婚、恋人分手,朋友分道扬镳了。 有一种舒服叫“巴适” 成都话“巴适”就是很好、舒服、合适的意思,同“安逸”意思相近。 “巴适”一词源于裁缝,以前人们穿衣无S/M/L号、均码号,基本上是裁缝为人定做。 严格的裁缝师傅要量人身上200+个点位的尺寸,这样做出来的衣服才能够贴近肌肤和身体的每个部位,这叫“巴”。定做完后的衣服,穿上身时才合适,这叫“适”。 所以,很得体的衣服穿在身上就合身,成都人把这种感觉叫做“巴适”。 有一种饭叫“赏午” 老成都人常常说的是“少午”,即中午饭的意思,其实应该是“赏午”较为贴切,“少午”是误读。 相传很久以前,人们那时一天只吃两顿饭。有个地主因为儿子结婚要赶修新房,请来好多长工在家干活。 人虽多但大师傅却只有一人,此人仗着自己是领头的,便指手划脚常常偷懒。主人怕耽误儿子婚期,为鼓励他多干活,就在中午时奖励一顿丰盛的午餐给他。 几天后,师傅发现徒弟们都没干劲儿。于是,给主人商量所有人都加一顿午餐。这下,长工们再也不偷懒了,新房提前完工。 后来,人们为了多干活,干好活,就改为一日三餐。所以,中午那顿饭就叫“赏午”了。 有一种失望叫“喔祸” 成都人经常说“喔祸”,即:完了,遭了,无法挽回了的意思。“喔祸”系感叹词、语气词。 别小看这个语气词,虽然此词表面上没有明确的表意,但听话的人却分明晓得你要表达的内容了,可谓言简意明。 相传,有一爱面子广交友的二百五,此人常常被狐朋狗友骗吃骗喝还被骗钱,回家少不了给老婆来一场男女“武道”。 彪悍的老婆边打边问道:“你是不是又遭骗了?” 他回答:“喔!”(是) 老婆又骂:“你整天乱交些不三不四的朋友,你说是富还是祸?” 二百五头都不敢抬再答:“祸!”(是祸) 老婆看到二百五窝囊样子更生气了,说:“你娃头儿整天就只晓得“喔、祸”,这个家迟早要被你狗日的“喔、祸”掉了!” 在门外听墙根儿的邻居们,听到最清楚和最多的就是“喔祸”这个词。有人问这家发生什么事了?邻居们就说“喔祸”了。 从此,“喔祸”就流传成遭了、弄错了、搞拐了、不可挽回的意思。 有一种结束叫“杀角” “杀角”这句话四川人基本懂得起,即完了、结束的意思。但此话如何来的?大家未必晓得。 大邑县有一个教育基地叫“收租院”,说的是当年收租的整个过程。其中有个塑像就是收租人手拿一根长长的竹片,解说员说这是拿来打人的,其实错了,这根竹片就与“杀角”有关。 以前地主收租时农民要缴纳如数的粮食,那时丈量工具是“斗”,斗是一种方形器具。缴纳方为了少交租,会把斗里的米堆一个尖尖,这样看起来大米很多。 而收租方却认为没有达到交租量的要求,于是就会用那个竹片从米尖尖处砍下去,把米抹向“斗”的四个角,等四角填平后,再来看租够不够。 抹平之后显然斗还没有装满,于是交租人就不得不再添加谷物,这才算“杀角”了(交完了)。 有一种廉价叫“相因” 成都话里的“相因”,即便宜的意思,来源于“相应”或者 “相阴”。 “相应”一词汇出自于扬雄是《太玄》的“应”首的首辞中:“应:阳气极于上,阴信萌乎下,上下相应”。“相应”即向阴的意思,因为阴在易经中代表低贱,所以,这个词汇就被老百姓传用到了生活中去表达低贱的意思了。 这个词曾出现在《喻世明言》卷二: “梁尚宾听说,心中不忿,又见价钱相因,有些出息,放他不下。 不得不说,老成都人酷爱“相因”,买东西不砍价都不像成都人。 那些年,有人30、40元到郊外农家乐吃喝耍一天。第二天,邻居、同事、朋友没得哪个不晓得的,他捡了一个大“相因”。 到菜市场,就会发现成都人特有的矜持和优越感。哪怕买几颗葱、一把菜、几两肉,他也要砍砍价,占点儿“相因”。 你看他慢悠悠地迈着步子回家时的样子,仿佛手里拿的不是菜,而是金元宝一样。 有一种茶壶叫“长嘴壶” 为啥子成都掺茶的茶壶嘴嘴,在全国是最长的?这不是成都人想精想怪的,还真有点说法。 在川茶“龙行十八式”民国时期的成都,有很多吊脚茶楼,是那种空间狭小且悬吊在河边,靠着几根柱子撑起的小木板房。 由于这种茶房茶钱“相因”,所以茶客很多。而茶博士无法挤到桌边去掺茶,便想到用长嘴铜壶来给客人续水。 长逾一米多的细长壶嘴,倾出一条细长水柱,茶杯里绿叶翻滚,须臾之间,热水与茶碗口齐平,绝不会漏出一滴。 如果滴到茶客身上,是要陪耍档的(吃不了兜着走),就是这个原因,长嘴铜壶掺茶的功夫成了茶艺表演受到青睐,后来就成为四川茶文化的一大亮点。 |
成都模特礼仪
Powered by Discuz! X3.4 © 2001-2013 Comsenz Inc.备案号:蜀ICP备2021011107号-2